2018-04-18 09:59:52 來源:環球網
美國、日本、印度已經開始討論聯合在印太地區參與第三國基礎設施市場?來自4月4日印度新德里美日印三國外交部局長級會議的這條消息引起了不少關注,許多人認為,此舉意在從基建領域實力強勁的中國企業手里“搶生意”,美、日、印三國主流媒體也普遍對此并不諱言。但從中國的立場來看,無論是在亞太還是在印太,我們都應該歡迎域內、域外國家積極參與區域基礎設施市場。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亞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容量足夠龐大,容得下多個“玩家”競爭。也只有激烈的良性競爭,才能推動這一地區市場效率不斷提高,把“蛋糕”做大。而且,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場所,印太區域基礎設施盡快改善,對于中國與該區域其他國家間貿易、投資的發展都會帶來良好的促進作用。
同時,中國也有這個自信,在基建市場上是包括印太在內其他新興市場尋求合作伙伴的最好選擇。因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規模之大、水平之高,舉世聞名。中國早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場和建筑產業,在全球十大工程公司中占據六席,囊括冠亞軍,設計、建設了一大批當代工程奇跡,形成了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先進融資、開發、建設體系,效率在全世界數一數二。正是憑借這支強大的力量,中國才從2010年起就一直保持全世界海外工程承包第一大國的地位,在全球基礎設施市場上留下“基建狂魔”的名頭。如果選擇與中國合作,合作伙伴可望以最佳性價比為他們提供融資、設計規劃、設備、材料、建設、人力一攬子解決方案,解決他們穩定宏觀經濟的燃眉之急,夯實他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眾所周知,中國高鐵及相關設備制造業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行速度最高,而且體現在低成本和建設高效率。在其他基礎設施領域,中國的技術優勢也相當突出。以電力為例。中國發展起了世界一流的煤炭采掘、運輸和燃煤發電技術,裝備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的上海外高橋第三電廠已經連續4年刷新燃煤發電最低煤耗世界紀錄,2013年其供電標準煤耗就已達到276克,為同類機組目前世界最好水平,且其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全部優于中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排放標準。
正是基于本國技術水平和業已實現的成績,《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底氣十足地提出一系列高水平的能耗和排放目標:行動目標定為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下簡稱“克/千瓦時”),東部地區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中部地區新建機組原則上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鼓勵西部地區新建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規定新建燃煤發電項目(含已納入國家火電建設規劃且具備變更機組選型條件的項目)原則上采用60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100萬千瓦級濕冷、空冷機組設計供電煤耗分別不高于282克、299克/千瓦時,60萬千瓦級濕冷、空冷機組分別不高于285、302克/千瓦時……相應地,中國有能力在“一帶一路”下大規模輸出先進煤炭采掘、運輸和煤電技術,與煤多油少的東道國實現雙贏。
具備這樣的競爭優勢,我們又何必擔心美日印三國組團“拆臺”?通過與他們的競爭,更加充分展示我方的優勢,激勵我方戒驕戒躁不斷提高效率、保持領先,有何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