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 10:22:58 來源:央廣網
10月8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信陽專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老區信陽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過2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年均增長7.2%。
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志偉介紹,信陽市錨定“兩個確保”、對標“十大戰略”,系統實施“1335”工作布局,即圍繞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陽”品牌,確立“鄂豫皖省際區域中心城市、大別山(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長三角產業協同創新區”三大定位,努力實現“思想觀念、營商環境、基層基礎”三大突破,著力推進產業綠色崛起、花園城市建造、鄉村振興扛旗、交旅文創出彩、品質生活引領五項重點工作。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兩個更好”的短板加快補齊
信陽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規舉措,累計實現84.7萬貧困人口脫貧,2019年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脫貧摘帽后,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兩大體系,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95元,是2012年的2.4倍。
堅持高質量發展 “兩個更好”的基礎更加堅實
信陽市三大產業實現融合協調發展,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2012年相比,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7.4和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2.7個百分點。
堅持項目為王,開展“三個一批”活動,明港機場、出山店水庫建成投用,信陽港·淮濱中心港開航運營。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中原學者工作站、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數量在河南省靠前,信陽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兩個更好”的底色更加鮮明
信陽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7項指標多年位居河南省第一,優良天數達到312天。17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率為100%,均值達到Ⅱ類水質斷面10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中心城區62處黑臭水體全部實現“長制久清”。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砂一體化保護修復,信陽市森林覆蓋率達42.28%,高于全國、全省近20個百分點,創建國家級生態縣1個、省級生態縣4個。
共建共享高品質生活 “兩個更好”的引領更有溫度
信陽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進入新時代,打響“美好生活看信陽”品牌,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高品質生活空間。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打造“雷山匠谷”職教新城,吸引青年人才集聚,城市更加宜業。立足“快進慢游深體驗”,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啟動“大別原鄉·旅居信陽”百家主題民宿示范工程,擦亮信陽菜、信陽毛尖、大別山水、紅色研學等品牌,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彰顯全域旅游特色,雞公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信陽更加宜游。
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 “兩個更好”的保障更加有力
信陽市委市政府深度挖掘信陽紅色文化和大別山精神內涵,著力講好“四個故事”,用好大別山干部學院、何家沖學院等紅色教育資源,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紅二十五軍紀念園建設,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區和大別山精神高地。堅持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做優縣區“頂線”、做強鄉鎮(街道)“中線”、做實村(社區)網格“底線”、暢通聯動指揮“豎線”,“王”字型治理架構初步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