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09:34:59 來源:央廣網
9月14日,記者跟隨“黃河安瀾”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領略這座世紀工程的魅力。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之河。黃河徑流泥沙含量世界居首,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懸河,每當汛期來臨或突發洪水,極易決溢改道。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治理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它控制著黃河92%的流域面積、91%的徑流量和近100%的泥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不僅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豐碑, 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標志性的杰作之一。
2002年小浪底開始借助自然力量進行調水調沙,開啟人工“清洗”黃河的新征程。依靠大型水庫的人工調節,通過調控水庫泄水,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隨河水一起,適時送入大海、沖刷河床,從而減少庫區和河床的淤積,讓地上懸河不再抬高,增大黃河干流主槽的行洪能力;利用人造洪峰,沖擊下游河道的泥沙,起到穩定河道作用,黃河也變得越來越安全。這項“黃河調水調沙理論與實踐”技術,獲得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建成至今,小浪底水利樞紐已先后有效應對2003年黃河“華西秋汛”洪水,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黃河中游洪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
不僅如此,工程投入運營以來,在流域機構的科學調度下,基本保證了黃河下游不再發生斷流現象,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條件和生態環境。“我們會在豐水期將多余的水攔蓄下,再在下游水量小的時候,根據下游的需要把流量均勻下泄,來滿足黃河下游地區的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可以說在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后,黃河下游就再沒有斷流過了。”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水量調度處處長李鵬向記者介紹說。小浪底水庫利用調蓄水量實施引黃濟津、引黃濟青、引黃濟淀,實現黃河跨流域調水,提高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的用水保障率。
以往談之色變的汛期,如今已成為這里的一張“金名片”。小浪底調水調沙時,黃河激流從壩上的洞群噴涌而出,大浪滔天,巨瀑飛瀉,生動呈現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觀,由此應運而生的中原看海——黃河小浪底觀瀑活動也盛況空前,吸引著不遠萬里而來的游客。水庫蓄水后在大壩上游所形成的浩渺水面、曲折河巷與雄偉山勢競相生輝,構成了“北國山水好風光”。